“公式主图哪个好?”这个问题,但凡做过一段时间电商的,或者正在摸索中的,多多少少都会在心里嘀咕一句,甚至为此愁眉不展。说白了,就是怎么一张图能把产品核心卖点、用户buy欲望,甚至是品牌调性都给“怼”出来,让潜在客户一眼就被“锚定”住。
这玩意儿看着简单,就一张图的事儿,但实际操作起来,那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很多时候,我们盯着那些爆款的“公式主图”,觉得好像学着做就行,但结果往往是差强人意。这其中的门道,可不是光看和模仿就能参透的。
很多人把“公式主图”理解成一套固定的模板,比如“突出卖点+优惠信息+场景展示+Logo”。好像只要把这些元素塞进去,一张好主图就唾手可得。但实际上,这所谓的“公式”,更像是一种思维框架,一种提炼和组合信息的方式,而不是一个僵化的“套路”。
所谓“公式”,更多的是基于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和心理学洞察总结出来的“大概率有效”的组合方式。它告诉你,用户在浏览主图时,通常会关注什么,会被什么吸引,又会被什么劝退。比如,大多数人第一眼会扫视图片,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,然后是产品的核心卖点,再者可能是价格或者促销信息。这些都是“公式”试图涵盖的内容。
所以,关键不在于你用了几个“公式”里的元素,而在于你如何把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,让它显得“自然”且“有力”。生硬地堆砌,反而会适得其反,让图片显得杂乱无章,甚至让用户产生抵触情绪。就像一道菜,配料再好,烹饪手法不对,也做不出好味道来。
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一个产品,比如一款护肤品,想突出它的“补水”功效。按理说,水珠、湿润的皮肤、清爽的质感,这些都是“补水”的视觉语言。但你放上一个大特写的水珠,用户可能觉得“就这?”,没感受到“效果”。
这就是细节和场景的博弈。你光是展示“水”,没有告诉用户“用了之后皮肤会怎样”,或者没有将产品置于一个用户能够感同身受的场景中,比如“熬夜加班后,皮肤干燥无光泽,涂抹后立即水润Q弹”,那么单纯的水珠就显得苍白无力。
又比如,销售一款便携式咖啡机。你可以展示咖啡机的精巧设计,但如果放一张用户在户外徒步,用它悠闲地冲泡一杯咖啡的场景,那种“随时随地享受好咖啡”的体验感,就比单纯的产品展示来得更直观,更能触动人心。用户买的不仅仅是咖啡机,更是那份便捷和品质生活。
所以在选择“哪个好”的时候,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、目标用户的画像,以及你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。没有绝对的“最好”,只有“最适合”当下场景和目标的那个。
我做电商这么多年,接触过不少产品,也看过不少同行的主图。有成功的,也有失败的。总结下来,有几个“调味剂”我个人觉得特别提味:
第一, “先声夺人”的视觉冲击 。现在大家刷图都很快,你要么在构图上出奇制胜,要么在色彩上大胆运用。比如,有些产品主图会用非常规的背景色,或者将产品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角度呈现,一下子就能抓住眼球。我记得之前卖一款小家电,我们用了很跳跃的颜色,结果CTR(点击率)一下就上去了,很多用户反馈说“第一眼看到就被吸引了”。
第二, “故事化”的场景植入 。光展示产品功能,不如展示产品带来的“生活方式”或“解决方案”。比如,卖一款颈椎按摩仪,不要只放产品特写,可以放一张用户在办公室长时间工作后,放松地使用颈椎按摩仪,脸上露出舒适表情的画面。这个画面就传递了一个故事:它能帮你缓解工作疲劳,让你更舒适。这种“故事感”,能让用户产生共鸣。
第三, “痛点”的直观呈现与“解决方案”的承诺 。如果你的产品是解决某个具体痛点的,那就在主图上把痛点具象化,然后把你的产品作为解决方案摆出来。比如,卖防脱生发液,可以把“头发稀疏、头顶空洞”的视觉效果与“使用后头发浓密、充满活力”的效果做一个对比,但要注意,这个对比要自然,不能过于夸张,否则会显得不真实。
当然,我也是踩过坑的。比如,有一次我们卖一款服装,为了追求“高级感”,主图背景用了纯黑,模特姿势也比较高冷。结果数据惨不忍睹,点击率和转化率都很低。后来分析才知道,我们目标用户群是年轻女性,她们更喜欢活泼、明亮的风格,或者能直接看到衣服上身效果的场景。这纯黑背景和高冷模特,直接把用户给“劝退”了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信息堆砌。什么优惠、什么赠品、什么卖点,恨不得全塞到一张图里。结果就是,主图乱七八糟,用户不知道该看哪里,最后什么都没记住。所以, 公式主图哪个好 ,不在于你加了多少元素,而在于你能不能做到“少即是多”,把最核心、最吸引人的信息用最简洁、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。
最终,判断一张主图好不好,最直接的标准就是数据。点击率(CTR)、转化率(CVR),以及停留时长,这些都是最真实的反馈。一张“公式主图”好不好,不是你自己觉得好,也不是你认为的“专业”,而是你的潜在用户用他们的点击和buy行为告诉你。
你可以尝试不同的“公式”组合,用A/B测试的方式去验证。比如,一张主图突出产品功能,另一张主图突出使用场景,看看哪一个效果更好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会慢慢摸索出最适合你产品和你的用户群体的“公式”。
记住,公式主图哪个好,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它是一个动态的、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。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用心去观察、去思考、去尝试,并且从数据中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