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不少投资者注意到,曾经风光无限的白酒基金,似乎有点“不给力”。“白酒基金为什么跌?”这个问题,最近在我们圈子里也聊得挺多。说实话,这个问题比看起来要复杂,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个原因,更像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,特别是对那些紧盯着短期净值波动的基民来说,可能会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首先,得聊聊整个市场的“风格切换”。大家可能还记得,前几年,那些业绩确定性高、现金流稳定的消费类股票,特别是白酒,是市场追捧的香饽饽。在低利率环境下,这类资产的高分红和稳定增长,确实提供了不错的“避风港”。但近一两年,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,比如对经济复苏的预期,以及政策导向的调整,市场资金的流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
我们看到,一些之前被压制得比较厉害的板块,比如周期类、科技类,在经济复苏预期升温的背景下,开始重新受到关注,甚至出现阶段性的强势表现。资金是逐利的,当有新的、更有吸引力的“故事”出现时,一部分原本流向白酒的资金,自然会选择“用脚投票”,寻找新的增长点。这种资金面的此消彼长,对以白酒为核心资产的基金,肯定会带来一定的估值压力。
更具体地说,一些大型的消费类基金,为了应对市场变化,也需要做一些仓位上的调整。我们看到,在一些季报里,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对消费板块的配置比例有所下降,增加了对其他板块的敞口。这并不是说他们不看好白酒的长期价值,而是在当时的宏观和市场环境下,一种更“聪明”的配置策略。
除了宏观层面的资金流向,白酒行业自身的一些情况,也确实不容忽视。大家看新闻,有时候也会看到一些关于“消费降级”的讨论,虽然这个词有点夸张,但不可否认,整体经济压力下,消费者的buy力,尤其是对高端产品的buy意愿,确实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我们去一些酒企调研,或者和经销商交流,能感觉到,虽然整体需求还在,但高端产品的提价空间,似乎不如以前那么“顺畅”了。消费者对于高价酒的“刚需”属性,在某些时候也会打上问号。比如,商务宴请的频率和支出,也会受到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的影响。
另外,行业内部的竞争也在加剧。除了传统的几大巨头,一些区域性强势品牌,以及新兴的香型白酒,也在努力抢占市场份额。这种竞争格局的细微变化,虽然不至于颠覆行业格局,但对个股或者细分赛道的表现,还是会有影响的。我们作为基金经理,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微观层面的变化,并将其纳入投资判断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跟一位做消费基金的朋友聊天,他管理的某只基金,以前一直以重仓白酒而闻名。在2021年那波行情里,表现非常亮眼。但到了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,那只基金的净值一度出现比较明显的调整。我问他什么情况,他坦言,确实遇到了“甜蜜的烦恼”。
一方面,他对白酒的长期看好并没有动摇,但另一方面,市场对白酒的预期有所降温,加上前面提到的资金风格切换,让他感到非常纠结。他告诉我,他们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去分析,是继续坚持重仓,还是适当分散,去捕捉其他板块的机会。最终,他们选择了一个“既要又要”的策略,在保留核心白酒持仓的同时,开始逐步增加对一些非常有潜力的医药、科技类公司,以及一些虽然体量不大但增长确定性很强的“小而美”消费品牌的配置。
这个案例,其实就反映了很多基金经理当时面临的普遍困境。在“确定性”和“增长性”之间寻找平衡点,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。而且,基金的业绩,最终还是要靠组合的表现来体现,光靠“信仰”是走不远的。
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“情绪”和“预期”在市场中的作用。白酒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消费品,其市场表现,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社会情绪和大众预期的影响。当经济复苏的信号不那么明朗,或者出现一些负面新闻时,投资者对白酒的“信心”就容易受到动摇。
我还记得2020年疫情刚爆发的时候,大家对白酒的消费场景,比如宴请、聚会,都非常担忧。虽然白酒企业自身的应对能力很强,但市场情绪的恐慌,确实在短期内对白酒板块造成了不小的压力。这次的市场调整,虽然不如疫情初期那么极端,但某种程度上,也是市场对未来消费场景和盈利能力的一种“预演”。
而且,一些投资者,特别是新入市的投资者,可能更关注短期内的“赚钱效应”。当白酒基金不再像以前那样,轻松跑赢市场的时候,他们的耐心就会被消耗,从而选择赎回,赎回又会进一步加大基金的净值压力,形成一个负向循环。这种“羊群效应”,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进去的。
所以,回到“白酒基金为什么跌”这个问题,它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,而是宏观环境、行业本身、市场情绪以及资金流向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“利空出尽”或者“一蹶不振”。
作为一个长期在行业里摸爬滚打的人,我始终认为,投资需要有“耐心”和“深度”。白酒作为一个兼具消费品属性和一定金融属性的品类,其长期价值依然值得关注。关键在于,我们如何精选标的,如何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调整仓位,以及如何平衡短期波动和长期回报。
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与其纠结于“为什么跌”,不如花更多时间去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基金,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,以及背后的行业基本面。投资,终究是一场关于“理解”的旅程。